4月20日14:30-17:30,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王晓林老师和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霍楷受国际教育学院邀请为视觉传达创意工坊的同学们开展了第7期线上分享辅导会。
浙江理工大学国教学院
创意workshop第七期线上分享
题目:艺术与生活,边走边画
主讲人:王晓林
198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
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边走边画”、“阿丑”文创品牌创立者
已经出版《台湾漫游》、《蓝色土耳其》、《情遇尼泊尔》《日本字游行》、《意艺非凡》、《乐绘古典》等“边走边画”旅行绘本系列丛书。
什么是艺术?
能够带给你感官愉悦的东西
什么是生活?
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
《美感与“神秘”》
爱因斯坦曾说:“神秘是人类最高的美感经验也是科学与艺术的源头。”
“大疑后是大悟,”王晓林老师这样说,“所谓悟往往得先生疑,不然何来悟可言呢?”正如小女孩看到狗没有尾巴,一直问奶奶为什么,但是奶奶不耐烦的敷衍,将孩子的好奇心一点一点磨灭掉。艺术正需要好奇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神秘的美,艺术的美。从生活中一些街景,寻找美,心中有了美之后人自然变得温柔可爱,然而当人失去了美的边界,就会难免变得邋遢、懒惰、没有精神。

“生活中一些普通的现象,墙壁,天花板,可以联想转化为一幅画,一个艺术品,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王晓林老师将天花板染作江南,将墙角的腐朽化为群山的神奇。“表现生活之美,从任何时候开始都可以。从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
这是王晓林老师在生活中每次坐车时用清洁袋画的一个系列,当我们只是将清洁袋当作垃圾的容器,王晓林老师却变清洁袋为宝,赋予了清洁袋第二次生命。这生动诠释了本次会议的主题:艺术源自于生活,边走边画。王晓林用自己养的一只斗牛犬“阿丑”,用它的状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斗牛犬不会说话,但王晓林老师让斗牛犬有了一颗丰富多彩的、充满美的心。王晓林老师在手冲咖啡的包装纸上画画,这便又成了一个系列,并且出版了非常多的海报,周边,让这只可爱的狗狗在表述自己内心的同时,从生活中走出,又以崭新的灵魂、绝妙的艺术形式回到生活中。
王晓林老师更注重于强调版面的构成、质感以及文字、绘画的表达。其大量运用字体的设计,不同于女生们爱做的手帐。“绘画是一种特殊的国际语言。”王晓林老师笑着提起在日本语言不通的时候,想去吃麦当劳,说不明白之时便画了个汉堡。


王晓林老师读《爱莲说》有感而发,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怀,陆陆续续完成了一些大大小小的作品,又让这篇世人传诵的佳话有了比文字更美的活法,并向我们展现了从生活中,从诗歌里,从图文上,迸发出的艺术之光芒。
“希望早日看到同学们的边走边画。”王晓林老师在讲座的最后向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期望。通过这次的讲座,同学们不仅欣赏到了王晓林老师带给我们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美,更让我们领悟到“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日后同学们一定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并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美。
题目:艺术类专业混合式创新竞赛育人实践
主讲人:霍楷
霍楷,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国际设计理事会(ico-D)会员、国际设计师协会(IAD)会员、国际设计俱乐部(IDC)会员,教育部·日本电通中国广告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研究员。
霍老师向创意工坊的同学们分享的主题是竞赛育人,主要介绍了一些面对大学生的、值得参加的竞赛,以及一些优秀大学生的竞赛作品,并鼓励大家踊跃报名创新竞赛去锻炼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阅历。
霍老师作为A设计奖与竞赛评委和秘鲁国际海报展国际评委,细致地讲解了竞赛的评判标准:在于五个字“创、量、健、技、美”。
创,创意、创新、创造。量,工作量饱满、系列作品。健,主题积极健康向上。技,技法娴熟,细致深入,新技术。美,艺术风格,审美特征。
与此同时,霍老师也要求学生挖掘适合自己的风格。可以是简约的,少则多,简化而概括。可以是写实的,如创意摄影或PS。可以是装饰的,重在添加、丰富、点缀。可以是满画,一满构图,偏向插画风,场景画。可以是卡通的,夸张又形象。
最后,老师详细地介绍了比赛流程,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赛前与参赛准备步骤,以及如何应对在答辩现场可能出现的答辩问题。霍老师提醒我们:“创作时一定要注意政治导向,作品分工与细节刻画等等也是十分重要的,环环相扣。
创意工坊的同学们的热血是否已经被霍老师点燃?让我们勇敢地去挑选适己的竞赛,去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未来吧。